香港黑人球员辱华,本人道歉后随宣布捐赠20%年薪,但必须严惩
香港黑人球员米高在东亚杯中国战胜香港队的赛后,公然辱骂中国球迷为“杂种”,引发全民怒火;事后他发文道歉,承诺捐赠年薪20%试图弥补,但网友直接无视,一片“严惩”声浪袭来。 难道一句道歉和20万人民币就能抚平民族尊严的创伤? 中国球迷的底线被践踏时,愤怒绝不会轻易平息。 事件迅速发酵,米高作为归化球员的身份成为焦点,他的轻描淡写式补偿是否暴露了更深层问题?
2025年东亚杯足球赛上,中国男足以1比0击败香港队,这本是一场令中国球迷欢欣鼓舞的内战胜利。 赛后,香港队球员米高在现场用扩音器对观众发言时,辱骂国足球迷是“bastards”,即汉语中的“杂种”,这一言论被现场录像完整记录并迅速传播开来。 米高当场引发香港球迷的欢呼呼应,部分人高喊“We are Hong Kong”,将体育赛事转化为地域认同的对抗场。 事件发生在比赛结束后几个小时内,时间是东亚杯比赛日当晚,具体报道于2025年7月18日零点23分在网上首次曝光,舆论立即炸锅。
不到24小时,国内外社交媒体上掀起抨击浪潮,网友痛斥米高涉嫌种族歧视和侮辱国家尊严。 米高作为黑人球员的真实身份被扒出:他原名Michael Udebuluzor,2004年出生,2023年刚获得中国香港护照入籍,7月14日才正式从香港队转会到内地俱乐部苏州东吴队。 这样的转会背景下,米高月薪在苏州东吴为1万美元,相比之前在香港队月薪1.5万美元略低,换算成人民币年薪约120万元左右。 网友质疑米高“端起碗骂娘”,一边赚中国的钱一边羞辱中国球迷,这种行为是否触及底线职业素养?
迫于舆论压力,米高于事件后两天在外网发布公开道歉信,声称“文化差异导致言语误会”,为言论深感抱歉。 他承诺吸取教训,捐赠2026年年薪的20%到25%资助中国青少年足球项目,金额约20万人民币左右。
捐赠细节被网友计算出来:年薪120万人民币,20%就是24万元,网友嘲讽说“辱骂中国人就想用这点钱摆平”? 争议声浪中,米高刚转会的苏州东吴俱乐部成为风口浪尖,球迷涌向俱乐部官网要求“立即解约”。
展开全文
网友的反制声浪排山倒海而来,社交媒体上“必须严惩”刷屏,要求终身禁赛或开除处理。 许多人翻出国际先例,如英格兰球员本坦库尔因种族歧视被英足总禁赛7场并罚款10万英镑(约96万人民币),以此为标杆强调中国也应强硬追责。 苏州东吴俱乐部方面内部启动评估程序,律师分析合同可能包含“损害国家声誉”的条款,若属实可无责解约;网友表示,只有开除才能杀一儆百震慑后来者。 同时,足协和香港足协被卷入漩涡,东亚杯现场观战的足协主席宋凯和香港足总主席霍启山未立即回应,引发新一波声讨。
霍启刚的个人社交账号评论区瞬间沦陷,粉丝要求其效仿“梅西事件”强硬立场对事件表态,但截至2025年7月19日,霍启刚仍保持沉默加剧了公众失望。 现场香港球迷的附和辱骂行为同样被曝光,视频显示部分人高呼口号,网友批其“破坏同胞感情”。 事件深层中,米高声称“长得不像中国人”的言论成为焦点,暴露归化球员身份认同的割裂;对比韩国球员赛后向中国球迷鞠躬的礼貌行为,体育精神差距令人心寒。 网友直言,赛场胜负是家常便饭,但辱骂行为将运动变成认同撕裂的导火索。
当前处罚呼声达到高潮,俱乐部解约和足协禁赛的“组合拳”被强烈呼吁。 事件热度持续不退,网友评论道“球迷能接受输球,但绝不接受被辱骂为杂种”,民族尊严高于一切。 米高的道歉已被全网无视,捐赠承诺成为笑柄,中国足坛的底线正面临严峻考验。 事实清晰摆在眼前:球员辱华后轻描淡写的弥补,只会激起更汹涌的民愤反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