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为什么这么差?当真是因为没有血性?国足对阵小日子现场有答案

中国国足的糟糕表现早已成为共识,屡次刷新屈辱记录。自去年12月与日本的比赛以来,国足已连续312分钟未能破门,进攻端的乏力令人震惊。

国足长期的失败让他们成为公众指责的对象,甚至连吃个饭、行李多一点都要被骂。诚然,中国国足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惨淡。

这背后的原因,是国民的愤怒,更多的是对球队的失望,恨铁不成钢。大家普遍认为国足差,完全是因为球员缺乏血性。

但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中国足球不行,确实有和踢假球、缺乏血性等问题相关,但它们并非根本原因。真正的症结在于:中国大多数人并不真心关注足球。

这一点从许多细节上可以看出,比如中国足球赛事的收视率一直低迷。再比如,7月12日那场与日本队的比赛,尽管现场场馆可容纳几万人,但实际到场观看的人只有1661人,而且其中有不少是球员亲友团。最终,国足0:2不敌日本队。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足球不受关注,为什么有些足球赛事仍然有观众甚至赚了钱?比如今年的苏超,就很受关注?

答案是,苏超算是个特例,它之所以火,不仅因为足球本身,还有大量的娱乐元素支撑。

由于大多数中国人对足球不感兴趣,足球领域的长期投资几乎为零。而要真正做好足球,必须依赖长期主义和持续投入。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系统地培养球员。

中国的足球运动员常常在青少年时期面临两个大问题:一是缺乏专业的教练指导,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

展开全文

即便有天赋的球员,如果没有充分的训练,也无法达到顶级水平。像荷兰前国足教练阿里·肖曾提到,青训水平直接影响一个球员未来的成就。他指出,青训的成材率,70%取决于教练的水平。

而中国的青训教练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巨大缺口。以日本为例,足球教练的数量达到了8.43万人,而中国仅为4万多人。甚至,中国每150万人中,才有一个A级教练,而西班牙是每3133人就有一个A级教练。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中国足球教练的匮乏。

再加上基层教练工资不高,大部分只有5000-8000元,养家糊口的压力让他们缺乏激情与动力。这也是中国足球面临的巨大问题。

要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首先必须从根本上开始。德国足球的成功,正是基于战后的长期规划和大规模投入。德国当时制定了一个计划,要培养100名优秀的教练,每个教练培养100个学生,最终形成一万名教练的队伍。这个计划的实施,确保了他们的足球水平快速提升。

然而,中国足球的发展并不容易。在当前,中国正处于科技、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大力发展阶段。足球等娱乐活动,往往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就像一些家庭的主力,他们正在拼事业,根本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娱乐和体育项目上。

从国家整体发展来看,足球不再是最重要的领域。我们正在全力推动科技、航空航天、经济等更为关键的项目。因此,足球关注度的低迷,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然而,中国足球的弱势并不只是球员自身的问题。许多人忽视了,足球不行,正是因为国民没有真正关注足球,导致缺乏足够的支持与投入。国足长期处于外界的指责中,不仅影响了球员士气,也让整个足球事业陷入困境。

中国足球的崛起,必然需要时间和正确的投入。随着国家逐步强大,未来会有更多的资源和关注投向足球,届时,足球的飞速发展是指日可待的。不过,这一天,或许还要等待一段时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