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巩立姣,十征世锦赛!没有教练,却有望创历史

2025年,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的女子铅球赛场,注定将迎来一位传奇人物的第十次征战——36岁的中国老将巩立姣。她是中国田径队中唯一的“80后”,也是中国田径史上参加世锦赛次数最多的运动员,堪称“十朝元老”。此刻,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内,她手握铅球,目光坚定,即将向新的高峰发起冲击。

回溯过往,从2007年大阪世锦赛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女,到如今2025年东京世锦赛的“十朝元老”,这十八年,凝结着巩立姣对铅球项目矢志不渝的热爱与坚守,书写了一部属于中国田径的传奇史诗。从初次参赛的第七名,到手握2金1银4铜共8枚世锦赛奖牌,巩立姣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见证了中国女子铅球的崛起与辉煌。

对其他田径运动员来说,36岁或许已是职业生涯的暮年,但巩立姣的状态却仿佛逆生长。2025赛季,她不仅保持着顶尖水平,甚至有所突破:2月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一举投出19米04;4月钻石联赛厦门站,成绩达到19米62;6月全国田径锦标赛,更有五次投掷超过19米。

为了更好地备战本届世锦赛,巩立姣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没有聘请教练,而是选择自己带自己训练。她坦言,膝盖的伤病是最大的挑战,但多年的经验让她更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在河北奥体中心的投掷气膜馆里,以巩立姣名字命名的铅球实验室,每周都会记录她的训练数据,科技深度参与她的日常训练,并实时反馈训练情况,为她的训练提供有力保障。

巩立姣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2岁时,她被石家庄市体校教练慧眼识中,从此踏上铅球之路。而她对铅球的情感也十分复杂,既爱又恨:爱它带来的荣誉与光环,又恨它日复一日的枯燥与艰辛。

奥运赛场上,她也曾屡遭挫折。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她因对手服用违禁药物被取消成绩而递补获得铜牌和银牌,命运的捉弄令人唏嘘;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更是背负着夺金的重任,却最终只获得第四名。

“那是我人生中最难过最想退赛的比赛,” 巩立姣回忆起里约失利时,仍然心有余悸,“我每天都在哭,觉得天都要塌了,特别害怕面对所有人。”

终于,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32岁的巩立姣以20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摘得桂冠,圆梦成功,这是中国田径史上首枚田赛项目奥运金牌,意义非凡。

展开全文

“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我实现了!” 赛后,巩立姣激动地说,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语感动了无数人,为了这一刻,她已经拼搏了整整21年。这块金牌,不仅是她个人的突破,更是河北女子铅球四代人不懈努力、薪火相传的结果——从教练何增生开始,到李梅素、李梅菊,再到巩立姣,一代又一代,传承着对铅球的热爱与执着。

追求完美,是巩立姣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早在2009年,年仅20岁的她就投出了20米35的个人最好成绩。2021年东京奥运会,她将这一成绩提升至20米58,这11年时间,23厘米的进步,凝聚着巩立姣作为一名运动员的坚韧与刻苦。每天200次的投球练习,800公斤的举重训练,是她的标配训练量,同时也为她带来了全身上下数不清的伤病。

与很多女性一样,巩立姣也曾尝试减肥,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减掉了30多斤,但为了更好的成绩,她又主动增肥回去。她坚定地认为:“真正的美不一定非得要瘦,胖也很美。我们去追求梦想,为了梦想去奋斗的时候,是最美的。”

作为中国田径队的老将,巩立姣还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那就是让更多人了解铅球这个项目,让更多人知道女子铅球的“中国时代”已经到来。她不仅是一名运动员,还兼任河北省体育局田径运动中心运动员兼教练员,为中国田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站上世锦赛赛场是一种荣耀,希望让更多年轻队员去感受坚持的力量。” 巩立姣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年轻运动员的寄语,更是对每一个人的提醒。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坚持显得尤为可贵,巩立姣18年如一日地坚守在一个项目上,从青涩到成熟,从默默无闻到世界冠军,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坚持。

2025年东京,对巩立姣来说意义非凡。2021年,她在这里实现了奥运金牌梦,如今,她将再次踏上这片福地,向“十全十美”发起冲击。她并非孤军奋战,河北小将张林茹、孙悦也将与她并肩作战,这种传承,正是中国田径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面对自己的第十次世锦赛,巩立姣信心满满:“感觉更有动力了,感觉更重要的是我在坚持,我也更有动力去好好展现自己了!”

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内,巩立姣深吸一口气,将铅球掷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天空,如同她18年职业生涯的缩影——从青涩到成熟,从坚持到辉煌。

第十次世锦赛,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巩立姣坚定地说:“我是那种追求完美的人,我要把它做到最好,我想要突破自己的一个个人极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