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体坛往事
那时,我国的体育事业刚刚起步,游泳运动几乎从零开始,熊开发不畏艰难,勇担重任,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他的二弟熊斌,在德县路小学与我哥哥同窗,同样酷爱体育运动,尤其痴迷于撑竿跳高,经过刻苦训练,后来成为该项目的佼佼者。熊家的三弟熊开财,也在熊开发的引领下,踏上了体育之路。
他们的父亲是中山路上的一位理发师,在中国电影院对面经营着一家名为新南京理发厅的高档理发店。从这样一个普通家庭中,走出了三位体育运动的名将,为国家体育事业贡献卓越,堪称体育之家。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体育之家,那就是我哥哥中学同学吴青麟的家庭。吴家位于靠近前海栈桥的海边,游泳极为便利。每当想要游泳,只需穿上泳裤,穿过马路便可达海边,游累了就直接回家冲洗休息。
得益于这样的便利条件,加上对游泳运动的热爱,吴青麟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成绩突飞猛进。他后来考入西安航空学校,分配至西安飞机厂工作,并在第一届全运会上代表陕西省代表团参加游泳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他的大哥吴青萍,就读于青岛九中,他宽肩长腿体魄健壮,皮肤黝黑外号大咖啡,他对标枪投掷运动情有独钟,训练起来如痴如醉,也后来居上,成为体育名将。
他们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在青岛风景如画的江苏路湖南路口开设了海滨医院,既救死扶伤又培养出两位体育英才,为国家的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样是一个光荣的体育之家。
提到我国身高最高的运动员,都知道是姚明。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谁是身高最高的运动员呢?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是我们青岛的鞠汾康!鞠汾康身高2米,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最高的,就读一中时已经是校篮球队的主力。
国家篮球队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苗子,鞠汾康因此被选入国家队,凭借其年轻、身高以及灵活敏捷的动作、娴熟的技术成为主力中锋。
他随国家队南征北战,在中国篮坛称霸。在篮球界,还有一位值得关注的青岛人,那就是陶传孝。他原是青岛电厂的一名工人,因篮球技艺出众,被选入国家动力体协篮球队,是队内有名投篮高手,投篮命中率高是篮球比赛取得胜利的重要手段,他也是球队的主力。
1959他加入了北京市篮球队,参加全运会的篮球比赛有出色的表现。他作为青岛职工群众性体育运动,特别是篮球运动的代表,他的水平和取得成绩也为青岛人民争了光。
阳光明媚春风拂煦,青岛一中的全体学生列队在大操场上,在盼望着一件喜事到来。
来了,来了!只见运动健将田兆钟和毕鸿福在老师的陪同下来到操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二人登上高台向同学频频招手。首先由我们的体育老师,—当年他二人的恩师,走进广播室,通过广播介绍他二人和大家认识,并简述他二人的奋力拼搏获得荣誉的历程,号召同学们向他二人学习。
他二人也通过广播向母校的老师表示感谢!并鼓励学弟,学妹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当三好学生!接着他二人换上运动服来到运动场,给同学们做示范表演,他们的恩师在广播室做解说。
毕鸿福第一个出场,只见他手握链球链子,鼔足力气抡起链球急速旋转了几圈,大吼一声奋力抛了出去,哇!随着同学们的惊叫声,链球打着旋而飞出去,嘭的一声落在操场尽头,把地面砸了一个坑。把我们都惊呆了。
稍后,更精彩的场面出现了,田兆钟登场了。他走到沙坑旁向前看了看,吸足一口气突然起跑,加速!踏准踏板奋力起跳。好!只见他腾空而起,……跳到沙坑尽头。这时全场爆发了雷鸣般掌声,全体同学都激动地跳了起来……
这真是太难得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看,国家水平的体育表演。我感到太幸福了。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的田兆钟
时间荏苒,60余年前的往事,我至今记忆犹新。田兆钟1952年考入青岛一中,在校就是三好学生,第二年在青岛市大中学校运动会上以12.50米成绩夺得冠军,1955入选国家队。
1957年3月刷新全国纪录,成为第一个突破15米大关的三级跳运动员。1959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以15.52米的成绩获得全运会冠军。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的田兆钟。
1960年9月的全国田径运动会上创造出16·35的新纪录进入世界前10名,1964年在中朝田径赛上跳出16.58米创造出当年世界排名第二的好成绩达到了他运动生涯的巅峰。1970年在国家田径队担任教练,为国家培养出邹振先,孙景明等三级跳远名将。
第一届全运会上的毕鸿福
毕鸿福住在青岛市台西区,后来考入青岛一中,开始学习链球运动。在恩师指导下他进步飞快,在1957—1960年先后11次打破全国纪录把全国纪录提高到57.42米。
1959年国家第一次把链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他夺得冠军。以后他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成为大学教授。从事链球技术的科学研究,他把多年研究成果发表在《论对现代链球技术的科学认识》这篇著名论文中。
第一届全运会上的毕鸿福。
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链球技术的历史演变,全面分析当代链球技术及其特点。认为当代链球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链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应当学习和掌握这种技术。为我国链球运动的发展贡献
仙风道骨的朱鹤亭
说到这里,不禁令我想起另一位,比他们二人还早的老校友,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朱鹤亭先生。他出生于我们青岛,父亲是崂山道长,母亲信佛教,他从小信道教,也考入青岛一中,热爱体育运动。
当年我哥哥在青岛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曾亲眼看见他一马当先超过其他对手,获得110跨栏比赛第一名,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体育明星。
以后他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体委从事中医和运动医学研究,他曾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多次受邀到世界各地讲授运动医学和养生方法。后来他移居香港,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并取得辉煌成果,名扬海内外为国争光。他的一生充满神秘色彩,真是一位传奇人物。
朱鹤亭先生。
从与青岛一中齐名的青岛二中也走出一位体育明星,他就是田麦久。田麦久也是我们青岛老乡。幼年就住在市南区宁阳路6号的和我们家是街坊,我们从小就认识,后来他搬到大学路14号(中国银行职工宿舍}居住,转学到青岛二中。
1956年夏天,全国第一届少年运动会在青岛第一体育场举行,他代表山东省参加比赛,在800米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以后又在青岛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勇夺800米比赛冠军,崭露头角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体育明星。
后来他考入北京体育学院(现在的北京体育大学)从事体育学术研究。1981后他到西德留学,攻读体育博士。
留学期间一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车祸从天而降,但他却以无比顽强的毅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一面治疗一面坚持学习,终于通过了考试获得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的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体育学博士。
回国后从事体育运动训练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发表了许多有科学价值的论文。代表作品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等。
从1984年起他又挑起训练残疾人运动员的重担,经他训练的弟子平亚力、赵继红获得我国最早的两枚残奥会金牌。在东京残奥会上他的弟子们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争了光,为人民立了新功。
他具有极重的奥运情怀,16岁时候就到北京参加奥运会选拔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还以多种身份充当奥运圣火传递手,高举圣火参加奥运圣火接力跑,展现了中国体育健儿的风采。
田麦久。
他先后担任过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副主任等副部级的领导职务,但他还是那么平易近人。在他的一次讲座会上我哥哥和他相遇,他依然记得我哥哥这个老乡,亲切谈起小时候在青岛的往事…
田麦久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在推动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上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体育事业,成为我国体育界的杰出代表。
一届全运会上的贺永宪
青岛九中过去叫礼贤中学,是青岛建校最早的中学。她在各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在那个年代同样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体育健儿,贺永宪就是代表。他身高体壮擅长铅球运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随解放军代表团参加铅球比赛获得全国冠军,为青岛人民争了光。
贺永宪。
时光飞逝,这些昔日的体育明星们如今都已步入暮年,但他们年轻时的辉煌成就和对体育事业的贡献,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青岛的蓝天碧海,运动赛场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和成功,也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如今,每当春风再次拂过青岛的海岸线,每当五月的阳光再次洒满青岛的大地,人们总会想起那些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们。他们的故事,如同青岛的海风一样,永远清新、永远激荡人心。
我们应该铭记这些体育英雄,他们不仅是青岛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无论是在体育领域还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在这里我说几句发自内心的话,青岛体坛的往事丰富多彩,宛如浩瀚的大海,而我所提到仅仅是大海的一滴水珠,此文的不过是抛砖引玉。愿熟悉情况的朋友们都拿起笔来多写写那些体育健儿光辉业绩,以表达对那些体育明星的热爱和永久的怀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