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 | “有内味了”到底是什么味?
(5) 火箭军小姐姐直播新兵授衔“高光时刻”有内味(腾讯新闻2019-12-22)
例(3 )、例(4 )的“有内味了”出现在模仿或者经典重现的场景中,表示对某人或某物模仿能力或经典重现精彩程度的称赞与认可,可以理解为“有张国荣的感觉了”,“有童年的味道了”。例(5 )脱离模仿与经典重现的场景,更突出表达对新兵们经过刻苦训练最终得以授衔为合格军人的赞扬之情,“有内味了”可以理解为“有作为合格军人的感觉了”。
3. 用于一些新奇的事物,表达一种难以名状的抽象感觉。例如:
(6) 假如影视剧讲塑料韩语,有内味儿了。(新浪微博)
(7) 当名画化上现代妆,真有内味儿了!(新浪微博)
例(6 )、例(7 )中的“有内味儿了”的语义及用法进一步扩展。“影视剧”碰上“塑料韩语”、“名画”化上“现代妆”等搞笑或新奇视频,在当下的网络平台上颇为流行。此时的“有内味儿了”除了带有称赞的评价义外,还侧重表达一种难以名状的抽象感觉,多种体验情感的混合使这种感觉抽象化。
4. “味”的本义凸显,表示“有那种味道或气味了”。例如:
(8) 密子君·一个人的肆无忌惮,臭豆腐螺蛳粉史诗级碰撞!有内味了(优酷生活视频2020-03-23)
上例中的“有内味了”回归到“味”最基本的含义,即“口所尝或鼻所嗅东西的味道或气味”。“有内味了”可以理解为“感受到臭豆腐与螺蛳粉酸和臭的味道与气味了”。那么“有内味了”到底是什么味?这就涉及基于感官意象图式理论的“味”的通感使用。
在流行语“有内味了”里,“味”是味觉的相关体验,人们经过长期感知后形成了与“口所尝食物味道”相关的一系列经验。在人类运用感官参与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时,心理层面的感知也发挥了作用,因此,“味”这一味觉感知结果既包括酸、甜、苦、辣等基本味觉经验,也包括愉悦、不满、赞叹、恶心、熟悉、陌生等心理层面的感知经验。这些经验共同构成了味觉感官意象图式,这一意象图式投射到其他感官域,便形成了通感。
本文刊载于1880期《语言文字周报》(2020年7月16日出版)
本期编辑:林 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