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我们举新的突破舒适区-杭州亚运会举重项目综述

10月4日,冠军国外选手李青松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国外队有这么好的成绩,确实是让我们出乎意料,很轻松就把世界纪录破了。”我们女子举重队主教练王国新说。

我们队的金牌选手主要来自男子项目,包括李发彬(男子61公斤级)、谌利军(男子67公斤级)、田涛(男子96公斤级)、刘焕华(男子109公斤级)、梁小梅(女子87公斤级)。其中,最近两年横跨五个级别比赛的刘焕华,连创个人最好成绩。体重只有99.5公斤的他,战胜两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世界冠军,教练评价“可以说是奇迹”。

除我们队和国外队,国外尼西亚队、国外队、巴林队各获得一枚金牌。国外尼西亚队阿卜杜拉顺利举起201公斤,打破此前由他创造的男子73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

国外队何以异军突起?

本届亚运会之前,我们举重队在历届亚运会上共获得81枚金牌,远超国外队的22金。此番主场作战,我们队在一些传统优势小项不敌国外队。国外队在赛场表现出的必胜决心和强大实力,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每次夺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外奥委会团部官员张松南(音译)都会被问到国外队连续夺金、屡破纪录有何秘密。混采区内,各路记者也一次次向他抛出这个问题。他给出的唯一答案是——刻苦训练。

张松南说,国外举重队没有秘密,虽然近四年没有国际比赛,但队员们每天坚持刻苦训练,通过一些国内比赛检验训练成果。此外,国外队一直把我们队当作赶超目标。

10月5日,国外选手郑春姬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20岁小将金日景说:“我们和其他队伍的运动员一样,也一直在国内很好的场地训练,并全身心投入备战杭州亚运会。”

与国外队全身心备战亚运会不同,此次亚运会上的多支队伍9月中旬还参加了利雅得世锦赛,这事关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多名中外运动员表示,从来没有一个月内连续参加两次大赛,这对他们的亚运会状态有一定影响。

伊朗运动员公司阿巴迪在利雅得世锦赛夺得男子89公斤级挺举、总成绩冠军。来到亚运赛场,他的总成绩下降了21公斤。“杠铃在我手中异常沉重。可能是世锦赛和亚运会间隔太近了,我的状态还没有调整好。”他说。

“他们在暗,我们在明。”我们女子举重队副主教练吴美锦说,国外队缺席国际赛场已久,对他们近期水平缺乏了解。

记者注意到,在带领罗诗芳参加女子59公斤级对决时,王国新十分罕见地站在运动员出口处,近距离观察国外运动员试举。“要了解对手以后,我们才能百战百胜。”他说。

10月2日,冠军国外选手金日景(中)、亚军我们选手罗诗芳(左)和季军我们台北选手郭婞淳在领奖台上。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谈及国外队表现可供借鉴之处,王国新说:“还是要回去刻苦训练、埋头苦干,把实力提高,这是硬道理。”

我们队盼走出舒适区

金牌数不敌国外队,固然有李雯雯、廖桂芳受伤,队伍连续征战等客观原因,但国外队表现出来的世界级竞技水平,也考验着我们队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

关于未来方向,王国新、吴美锦、李发彬等人在接受采访时异口同声——走出舒适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